資源博弈將轉為定價權之爭
美國並非石油生産大國,但其金融集團掌握著石油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從而為美國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化,各個國家開始認識到定價權的重要性。如果要獲得定價權,必然從本國有自身優勢的資源出發,通過控制核心資源的供給量達到控制價格的目的。出于自身利益,抬升自有核心資源價格是最佳選擇。
從另一個角度說,各國大量注入貨幣後,在經濟形勢沒有好轉的情况下,一定會流向以資源為主的大宗商品,從而推動大宗商品的價格。這兩股力量將主導未來以資源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場,從而完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重新分配。
雖然各個國家開始重視掌握資源的定價權,但最終還是要通過交換來實現自身需求。因此資源的博弈最終還是會體現為金融上的博弈,這樣就會推動資源的金融屬性被逐步挖掘出來。石油作為資源中的關鍵,已經滲透到了各個行業和各個家庭,因此石油明顯體現出它的金融屬性。隨著各個國家基金、交易市場的建立,其他資源産品會步石油的後塵,體現出更多金融屬性,甚至表現出部分“貨幣”屬性。
中國還處於防守階段
鄧小平曾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句話就為中國高瞻遠矚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利用自身擁有稀缺資源的優勢爭奪定價權,使中國在未來世界格局中體現自身價值。中國掌握稀缺資源,却以低廉的價格出售,同時造成資源毀滅性的開采,這些都損害中國未來的國家利益。中國還遠遠沒有通過石油、鐵礦石等他國的壟斷資源獲得利潤,現在限制稀缺資源的出口可說是及時補救。但限制出口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能說是防守,合理建立中國的資源金融體系才能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因此,建立中國重要商品的市場,獲取定價權,促進民間資本從貨幣儲值轉向資源儲值,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中國站在整個世界大變革的前夜,應清楚認識到資源在未來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認識到這輪基於資源的大國博弈的本質和迫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