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各國油價並不是一個秘而不宣的機密。在6月1日發改委上調油價之後,路透社曾發布了一個各國油價的對比數據。數據顯示,中國汽油價格在世界範圍內屬中等水平,挪威、英國、巴西、日本和新加坡位居前列,中國油價比美國貴但略低於印度,而伊朗、沙特和委內瑞拉的價格非常便宜,其中委內瑞拉的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僅為0.2元/升。
儘管這只是6月1日各國的油價數據比較,而且比較的汽油型號也不一致,但仍可大體看出各國油價的平均水平。或許仍會有人質疑,各國收入水平不同,為何收入沒接軌但油價却接軌?
由於石油等能源是可貿易産品,在全球化下必然要形成統一的世界價格,否則會産生套利行為,甚至出現一面在國內製造油荒一面却大量出口的現象。但對於居民收入來說,則沒有辦法徹底與國際接軌。因為勞動力基本上是不可貿易品,工資受到一國人口結構、經濟發展階段、技術進步和收入分配等因素的影響。
當然,由於稅收杠杆的作用,各國含稅成品油價格並不完全一致,但這主要不是因為收入的差异,而是因為各國的能源消費模式不同,而且在原油價格大致接軌的情况下,各國成品油價格也沒有按照收入水平大幅度變動的空間。
儘管中國國民人均收入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較低,但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0%,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環境保護和節能减排的壓力很大。現在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水平僅位於世界中游的水平,即使不與發達國家比較,與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國的成品油價格仍不算高,特別是巴西的人均石油資源還遠高於中國,但成品油價格却接近中國的1.5倍。
我們不能因為石油行業存在高度壟斷就讓有關中國油價高低的討論偏離軌道。石油行業存在壟斷是不假,成本不透明是不假,但中國成品油價同其它許多國家相比過低也是不假,不能因為壟斷的存在就忽略了油價過低的事實,從而抱怨油價上調。
雖然壟斷有可能帶來高價,但如果政府能夠更多地通過稅收手段來調節油價,讓油價上漲的收益不是更多地流向坐享其成的石油公司而是轉化成政府稅收,那麼這樣的油價上漲想必會更得民心。所謂的油價“羅生門”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和討論,相關主體夾雜自負和憤懣的選擇性解讀,除了加深隔閡,讓事實離真相越來越遠,並無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