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實際情況:無論在北京還是在省會級城市,每當官方大型集會時,會場外排列的高級轎車價格恐怕很少低於45萬元或35萬元;陝西省人事廳126名公務員配42輛公車,12名廳級領導配備13輛車,這13輛車中10輛的排氣量超過2.0升,最高達4.5升。難怪有人大代表用“屁股底下半座樓”來形容公車浪費之大。
面對這些“馬路上的腐敗”,民怨自然小不了。輿論也時常呼籲官方改革公車制度,官方也深知公車超標和公車私用泛濫,也鼓勵各地嘗試改革。2004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山東威海、江蘇南京和常熟、廣東珠海等地先後啟動部門或鄉鎮貨幣化公車改革,公車改革出現了“集中公車,有償使用”、“核定費用,發放車票”、“保留公車,發放補貼”、“取消公車,發放車貼”四種模式。
不過,面對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集團,無論哪種模式都很難真正實施,當然也解決不了超標配車、公車私用的問題。而且,輿論對公車改革鼓勵叫好的少,挑剔批評的多,使原本就遭到多數官員反對的改革變成“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以杭州最近推出的車改為例,官方數據顯示,首批參加公車改革的杭州21家市直機關,原來1200多輛公車每年運營費要一億多元,改革後不到兩個月,公車費用就下降約32%。但由於車改後杭州處級領導每月能拿到2600元的用車補貼,接近杭州市職工的平均工資,引來各路媒體的口誅筆伐。媒體指責杭州是在變相為官員加薪,甚至是變相腐敗,大有不將這一補貼鏟除決不罷休之勢。在輿論壓力下,杭州市的公車改革是否能繼續推行,還真有點懸。
如果杭州市取消公車改革,重返超標配車、公車私用的老路,各路媒體可能很快就會調轉槍口,去尋找下一個車改補貼高的城市,繼續履行“主持正義”的使命。但可以肯定的是,重返老路的杭州或其他車改城市,在公車上消耗的公款,要遠遠超過不公平的車補。
公車改革在輿論的口水中徘徊,甚至毫無進展。於是,各級官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們繼續安享公車的好處,還不必擔心輿論的監督,因為輿論對此早已見怪不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