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英國《金融時報》8月6日載文《中國能否走出“美元陷阱”?》,摘要如下:
中國受困“美元陷阱”,這引發了一輪將人民幣“國際化”和推動人民幣在境外使用的協同努力。
引發這些行動的誘因,是對中國所持的巨額美元資產價值的擔憂。過去10年,中國在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政策的過程中,積累起這些資產。
在本輪金融危機中,迄今市場的注意力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呼籲減少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依賴;二是中國多次呼籲美國不要因實行激進的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而導致美元貶值。
不過,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只是在分散注意力——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建議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作為一種儲備貨幣。
的確,中國沒有唱衰美元的動機。按外界的解讀,中國發出這些呼聲,只不過是在促請美國當局管好自己的財務。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分析師西蒙•德裡克(Simon Derrick)表示,中國不可能在不嚴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在公開市場拋售自己所持的相當大一部分美元資產。這意味著,要處理這個問題,中國必須探索多種不同的長、短期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