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中國股市大跌。 |
中評社香港8月15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14日載文《中國股市進入“中場休息”?》,摘要如下:
7月29日,中國股市以5%的年內最大跌幅終結了連續5個月的單邊上漲行情,儘管隨後連續上漲三日並創出3478點的反彈新高,但又經歷了連續下跌,8月12日更是暴跌4.66%,擊穿了“久違”的30日均線。但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並不預示著中國股市會進入下降通道,近期的暴跌只是受國際國內政策面影響的“中場休息”,更何況居民存款的減少以及活期化趨勢也給資金面提供了支撐。
當然,中國股市習慣性的暴漲暴跌主要是基礎制度方面的痼疾引起的,比如法律基礎薄弱、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以及居民投資渠道單一等等。但不正常的暴漲暴跌更多的還是正常的上漲下跌因素引發的,制度缺陷只是推波助瀾。因此要判斷股市的走勢當然離不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等比較“技術化”的層面。
從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來看,雖然7月份新增貸款明顯回落,但並不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的終結,中長期貸款依然保持在高位,而且票據融資的減少也為商業銀行繼續發放中長期項目貸款提供了空間,這也為固定資產投資的繼續高速增長提供了保障。而且工業增加值也保持了同比兩位數的增長,出口雖然同比依然下降但環比繼續回升,這顯示未來經濟增長不至於由於信貸的收緊而大落。
儘管這不意味著中國股市就一定會繼續單邊上漲,因為股市還會受到政策面帶來的心理預期的影響,但也不意味著股市將出現持續的暴跌行情。因為自2005年以來,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以及大量國有企業上市過後,中國股市同實體經濟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