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這個剛啟動的項目也有一些批評意見。參與起草和修改項目提案的科學家透露,“千人計劃”最早的方案要求入選者在國內全職工作,然而項目去年12月出台時,最低承諾被出人意料地改為在國內工作至少3年、每年至少6個月。原來的計劃也不僅僅限於海外人才,施一公說,“當初的想法是設立國家教授和國家青年教授席位”,吸引國內外有資格的人來申請。
還有一個問題是錢。最初的提案建議給入選者穩定的研究經費支持,但是“千人計劃”現在唯一明確的支持是中組部給的100萬元人民幣和安家費。教育部和科技部被期待給予入選者工資與研究經費方面的支持,原提案建議支付給回國人員相當於其在海外收入60%的工資,以及根據不同領域的需要在5到7年內給他們最高達800萬元的啟動經費。然而,至少第一批入選者的工資和研究經費看來需要聘人單位支付。
十幾年來,中國政府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國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教育部1998年啟動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給到中國大學教書和做研究的45歲以下入選者以每年10萬元的崗位津貼,這在當時比較高。政府意識到在海外有終身職位的教授並不願意全職回國後,“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增加了允許這些高級人才兼職的部分。同樣是在1998年,中國科學院把其1994年啟動的支持青年學術帶頭人的“百人計劃”的重點轉移到吸引海歸。中科院要求研究所為海外傑出人才提供70萬元的啟動經費,入選者全職工作一年後可以申請200萬元的擇優資助。
截至2008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與“百人計劃”這兩個仍在進行的項目共吸引了近2000名全職回國工作的科學家。
“千人計劃”是第一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項目,除了學術人才還針對創業人才,這也是第一次。“千人計劃”是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主意,吸引人才是他的工作重點之一,李源潮敦促大學、科學院和工業界的領導們——這些人大多數是中共黨員——更大膽、更快地引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