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眼裡,中國人的形象是阿Q;中國的歷史只寫著兩個字:吃人;中國人像鴨子,被許多無形的手向上提著當看客。日本人呢?仿佛大都比中國人好。“照住了馴良和拘謹的一刹那的,是中國孩子相;照住了活潑和頑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從孩子的照相說起》)”電影裡放中國人被日本人砍頭,他責怪中國人自己不爭氣,麻木,冷漠。以至於有人說,魯迅誰都敢罵,唯獨不罵日本人。
魯迅在評價日本國民的正面素質的時候,絲毫不吝惜筆墨。九一八事變後,反日情緒高漲,在拒買日貨、焚燒日店的形勢下,魯迅說:“在這排日聲中,我敢堅決的向中國的青年進一個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們效法之處的。”“即使排斥日本的全部,它那認真的精神這種藥,也還是不得不買的。”“日本人可謂我們的模範”,“中國人所缺少而必須向日本人民學習的,就是日本人民的認真精神,正直勤勞的品德。這一點無論如何是非學不可的。”
其實,魯迅批判日本國家和國民之處也不乏其例,比如《藤野先生》就譏諷了日本的“愛國青年”。魯迅晚年發表過不少抗日言論,例如:“因為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人人所共的問題,是民族生存的問題。所有一切生活(包括吃飯睡覺)都與這問題相關;例如吃飯可以和戀愛不相幹,但目前中國人的吃飯和戀愛卻都和日本侵略者多少有些關係,這是看一看滿洲和華北的情形就可以明白的。而中國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國一致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當然魯迅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日本侵略的危險性,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七•七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爆發,造成中華民族不盡的災難。
因為魯迅曾在日本留學,不少日本人因此對魯迅感到親切。1935年《魯迅選集》在日本出版,戰前銷量達10萬册以上,是當時的暢銷書,對在日本傳播魯迅的影響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日本的高中語文教科書收錄最多的是《藤野先生》和《孔乙己》。收錄《藤野先生》是從中日交流的角度出發。《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與考試有關,考試對日本高中生來說是最現實的問題,他們對《孔乙己》容易理解。所有的日本學生都讀過魯迅的《故鄉》,受魯迅影響最大的作家是村上春樹。
由此可見,拋開魯迅的偏執,他的價值在於他對於中國國民性的改造,也在於他對日本正面的評價,《藤野先生》等反映魯迅思想的文章對於當前中日關係的正面發展仍然有著跨越時空的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