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國對龐大科技人力資源的使用,也遠遠稱不上合理、高效,甚至可謂浪費。如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各地發現良機,紛赴海外“抄底”攬才,吸引了不少高端學者;但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從美國回流的海歸至今“存活”者竟不足五成,且並無突出科研成果。這與中國尚未徹底形成唯才是用的大環境有莫大幹系。
因而,儘管中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一些科研領域已有國際先進水平,但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長期在30%左右徘徊,距世界公認的美國等創新型國家70%以上的貢獻率相差甚遠。
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一直強調科技之戰略地位,但真要實現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目前就不能只對科技人力資源的數量津津樂道,更要學會善用科技人力資源,設法激發其創造力,盡快將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
加大科技投入、健全人才選拔機制、鼓勵企業創新,同時大力打擊學術腐敗,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這些都應該成為中國提高科技競爭力、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