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高錕拿諾貝爾獎 上海親人辦家庭聚會遙送祝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7 17:58:58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北京時間昨天17時45分,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籍華裔科學家高錕、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三人共獲榮耀。出生於上海的高錕獲得了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 

  研究促成互聯網誕生 

  新民晚報報道,在互聯網上暢遊、與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話,或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鏡檢查,這些改變人類生活的科學事件,都應歸功於高錕的發明──“光導纖維”,即“光纖”。1966年,高錕在論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製造比頭髮絲更細的光纖,取代銅導線作為長距離的通信線路。他的設想在當時的科學界引起爭議:有人稱匪夷所思,也有人大加褒揚。 

  隨著第一個光纖系統於1981年成功問世,高錕“光纖之父”的美譽也傳遍世界。如今,光纖不僅在醫學上有了廣泛應用,還在生產製造和機械加工等方面大顯身手,由多股光纖製成的光纜鋪遍全球,為互聯網、全球通信網絡服務。 

  在上海完成小學學業 

  高錕出生在金山張堰鎮,在家排行老大。他的父親用古代一把寶劍的名字為他取名。 

  上海詩人姚昆田是高錕的表兄,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高錕每次回上海,都由姚昆田招待。姚昆田回憶道,高錕是在上海完成了小學和初中一年級的學業後,才隨家人去了香港,“他從小就愛把家裡的玩意拆拆弄弄,自己鑽研和琢磨”。童年的高錕先是對化學感興趣,曾自製過土炸彈。後來,他又對無線電著迷,成功地裝了一部收音機。 

  得知喜訊,姚昆田和親朋們興奮不已。他說,同宗的兄弟姐妹每年都有一次聚會,今年的家族聚會正巧趕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可謂雙喜臨門,“昨天一下子來了50多位兄弟姐妹,大家都為遠在異鄉的高錕高興和自豪”。 

  人物檔案 

  高錕於1933年在上海出生,後來隨家人前往香港。1954年,他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電機工程。1957年起,高錕開始從事光導纖維在通信領域運用的研究。1987年到1996年,高錕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996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他和鄧小平一起被《亞洲新聞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亞洲風雲人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