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來,大陸高校教育在產業化指針下開始“向錢看”,這是腐敗案的真正內因:若公共教育轉型為企業經營而又模糊了兩者的政策邊界,則改革必不徹底、基礎難以牢固,也給大量灰色經濟運行留下了缺口,腐敗現象便難以根除。
但更不能不容忽視的是,行政權力逐漸超越“學術權力”以及校園官僚的增加,正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潛在因素。不少校官整日出外考察、開會決策、脫離教職工,遠離了課堂。頂著導師的帽子卻又不專注於教育和學術發展。若長期如此,焉能沒問題?
大陸高等教育資源仍屬短缺,權錢交易難免發生。但與政治領域的腐敗相比,大學校園的腐敗現象會更讓人痛心,更容易產生大眾信任危機。高校本被譽為象牙塔,是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之所在,沒有“學高為師、行高為範”,何來社會道德的未來?
既然中國高等教育體制要改革,那麼除了加強高校自身的監督、監管機制預防腐敗外,是否也應加大社會監督的力量。畢竟,公共領地怎能讓蛀蟲如此糟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