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媒體峰會 中國提升話語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2 00:48:29  


 
  一直以來,中國人的哲學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認為只要事情做好了,是非自有公斷。但事實上,歷史遺留的意識形態鴻溝很難在一朝一夕間填補,西方媒體尚不能適應摘掉有色眼鏡看到的中國。即便是在新疆“7•5”事件中,中國以最快速度向外國媒體公開信息,仍有不少西方媒體帶有偏見,以固有思維模式設置報道議程。中國開始意識到,要讓世界正確認識中國,中國需要透過自己的媒體,向世界傳達自己的聲音。

  今年7月,中國官方的新華社開辟英語電視新聞,透過電視台、網站、手機電視等渠道,報道海內外重大事件及重要涉華事件。同樣在7月,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由16版擴大到20版;此前3個月,該報麾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10月中共最高理論刊物《求是》也首度發行英文版。 

  上個月末,中國官方發布了《傳媒產業振興計劃》,擬在今後數年間投資數十億美元,培育沒有政府背景、像新聞集團和美國時代華納那樣的國際性傳媒集團…… 

  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報道範圍是必要的。但對於中國的聲音,“聽到”與“聽進去”是兩個概念。中國媒體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尚不能贏得主流話語權,在一些牽涉中國的重大新聞中,中國媒體似乎總陷入自說自話的尷尬,海外媒體則總是習慣性忽略中國聲音。 

  長期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回到中國看新聞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將其視作官方的“喉舌”,並產生排斥心理。中國坊間亦流傳這樣一句笑話:任何一條新聞在經過官方否認之前都不能相信。雖是戲言,但也透露出中國媒體多年來由官方主導、公信力不足,已在公眾心中形成刻板印象。因此,中國媒體不僅需要考慮擴大影響力,更在於要提升公信力。換句話說,提升中國媒體公信力是擴大其影響力的前提。在西藏等問題報道中,西方媒體公信力的缺失,恰恰從反面證實了公信力的重要。 

  欲扭轉這種情況,中國話語機構與人員需要改變官味十足的報道方式,更要轉變居高臨下的思維方式。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此次峰會開幕致詞也指出,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中國媒體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說到了點子上。如果媒體沒有能夠保證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就不能成稱之為媒體,只能稱之為宣傳品。 

  而公信力的培養,不是朝夕之功。這需要體制的轉型,也需要觀念的轉變。如何在報道中,取信於民,而不是取悅於官,如何做到報道的公正客觀,平衡,這要從點滴做起,從日常做起。這樣,中國在國際上的聲音才會更有力量,以往西方媒體輿論一面倒的局面才能漸次改變。 

  昔日英國的強盛,成為路透社、BBC、《泰晤士報》成長的沃土;美國的繁榮,成就了CNN、《紐約時報》、時代華納的輝煌;如今,中國正在崛起,誰將承載這個新興大國的話語夢想?懷有夢想的同時,中國的媒體人還須明確,要打造中國的CNN、中國的《時代》,不僅靠要靠投入的增加,更要靠公信力的長期培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