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致辭時就官方對國內媒體的開明立場,表達了一個強烈而明確的政治信號,他表示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媒體“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雖然中國官方此前也做過類似表態,然而由國家主席在一個國際媒體齊聚的重要平台,相當於向國際社會重申了態度,其背後的嚴肅性和決心顯然非比一般。
中國政府在胡錦濤表態之後,很快便宣布了加強保護記者採訪工作權益的新條例,條例明確了記者從事新聞活動受到法律保護,要求各級政府及官員應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干擾或阻撓記者的新聞採訪活動。
至今的經驗表明,中國政府倡導“和諧社會”最大的挑戰正是下情無法順利上達,而借助媒體的積極參與,不但能夠促進政府和民間的意見交流,讓社會情緒得到疏導,也可以對腐敗現象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中國政府用開放的心態對待媒體輿論監督,假若認真貫徹,效果將不亞於進行一場小規模但影響大的政治改革。
配合國內構建和諧社會,中國政府對外主張和平發展。中國的和平崛起已經是一個沛然莫之能禦的國際政治事實,隨之而來的則是世界對中國越來越熱切的關注。中國社會的發展動向,中國政府的重大決策,都因為中國綜合國力的壯大而更對世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已經不光是增進中外理解的良好意願,更是一個崛起的中國應有的國際責任之一。
中國的媒體雖然在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取得長足的發展,近來也積極從事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努力,然無可否認的是國際媒體仍然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主要渠道。受限於西方國家主導現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現實,所謂的國際媒體其實也就是以西方媒體為主的主流輿論勢力。
胡錦濤在媒體峰會上表明要繼續推動政務公開、加強信息發布、保障外國新聞機構和記者合法權益,無不都是增進與國際媒體互信的正確說法;也唯有通過雙方長期良性的互動,在過程中消除偏見,增進了解,一個真實、準確、全面、客觀的中國形象才有可能出現在世人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