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費茨表示,在德國學校裡,對中國的介紹很少,除了文化大革命和三峽等幾個大工程外,沒有什麼介紹中國的知識。而要了解這麼一個大國,僅靠這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哈費茨教授認為,正因為公眾的基礎知識不多,才更需要德國媒體通過對中國的報道,補上這一課。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托馬斯•黑貝雷爾也指出,從上世紀90年代起,德語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尤其多,這同中國的崛起和德國的擔憂不無關聯。“德語媒體往往只看到一方面的中國,而實際上,中國還有其他方面。占德語媒體報道主導報道角度的是中國存在的侵犯人權的現象。但是中國還是一個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的國家。而這個方面在德語媒體中卻經常被忽略。”
北德意志電視台國際報道組的負責人、曾作為德國公共廣播電視聯盟駐北京記者多年的斯特凡•尼曼承認,德語媒體在報道中出現過許多錯誤,許多不能被允許、尷尬的錯誤。“比如在報道西藏事件時,把尼泊爾警察說成是中國警察。這是可怕的報道錯誤。在媒體中有許多東西都是垃圾,但是這不僅僅是針對中國的報道,在針對其他國家的報道中也有這類水準不高的東西。但我還是認為,這幾年來德語媒體對中國的報道,無論從量還是從質的角度說都有所提高。”
尼曼同時也承認,媒體往往更願意報道負面新聞,從而更吸引受眾關注,甚至達到某種轟動效應。這種“只有負面新聞才是好新聞”的潛在新聞文化在黑貝雷爾教授眼中已經過時,甚至只能起到反作用。“海外華人,我可以說99%的海外華人都和國內中國人一樣,認為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過於負面和片面,這導致中國政府在民眾中贏得了更多的威信。”
參與討論的嘉賓以及台下的聽眾在德語媒體有關對中國的報道上觀點不一,但有一點在討論會結束時大家都普遍表示贊同,即媒體中傳播的觀點並不一定就是公眾持有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