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抱怨最多的不是傳統商業問題,譬如說外資企業在中國找不到高素質的員工或者成本太高等等。相反,他們抱怨的是獲得政府補貼的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迸行不公平競爭,外企市場准入受限制,一些管理規定相互矛盾,知識產權缺乏保護和官僚體制不透明、過於專制。
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為例,要在中國運轉,它必須提供美國國務院、中國駐美使館、華盛頓市和上海市、本地稅務機關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示的批准文件,花半年時間才能獲得為期一年的營業許可證。儘管整個過程很麻煩且成本不低,但至少這是一個既定程序。其他機構就沒這麼幸運了:儘管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承諾允許外企參與機票預訂系統的市場競爭,但據中國歐盟商會透露,目前政府還沒有出台相關規定。
地方官員常常竭盡全力保護本國企業,讓它們優先獲得土地或信貸,或者減少官僚機構對這些企業的限制。政府控制著媒體,同樣也控制著廣告播出率,這使得外資企業在中國做市場營銷的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因為大多數中國人並不那麼富裕,所以在中國做廣告的潛在回報也遠低於西方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