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崛起背後的大國心態亟待轉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30 05:08:42  


 
國慶閱兵所展現的大國心態

  剛剛過去的中國國慶60周年閱兵,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同解讀。一些西方國家、中國周邊部分國家對中國武力的提升充滿了憂慮,甚至就連擁有同樣閱兵傳統的俄羅斯也視此為威脅。本次閱兵是1949年以來的第14次國慶閱兵,除了遵循“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原則外,還有非常強的現實需要。

  從中國內部來講,由於走的是漸進式的改革道路,在經濟發展取得驕人成就的同時,改革也進入了深水區。官員貪腐、貧富差距、民族矛盾、能源環境問題等不斷暴露,群體性事件日益增多。加上受商業文化的衝擊和全球化的影響,中國人的價值觀念早已由單一的馬克思主義信條走向了多元化。在此情況下,把民眾團結在一起,就成為中國目前最急迫的任務之一。國慶閱兵就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它展示的不僅是軍事實力,更是國家崛起後的經濟實力和政權的可靠性。通過氣勢恢宏的閱兵場面,能夠增強民族自豪與自信,激發民眾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政權的認同感,也為政權的合法性增加了砝碼。

  從中國的外部環境來看,近年來中國的周邊並不太平。東邊的釣魚島、南邊的南海諸島在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下,變成了“擱置爭議,人家開發”,而且事態變化越來越不利於中國。西南的印度在邊界問題上也頻頻刺激中國的神經。台海關係在經濟火熱的情況下,政治與軍事互信卻屢屢遭遇紅燈。由於美國等西方大國的介入,中國解決周邊事態的顧慮很多,困難重重。通過閱兵展示武力,如果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換來和平的周邊環境,將是中國政府夢寐以求的效果。

客觀審視中國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雙刃劍。任何主權國家都會強調民眾的凝聚,民族的團結。中國是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強調以中華民族精神為內核的民族主義更是合情合理。這種民族主義的復興,有利於增進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穩定,對外又能與國家政權互相借力,共同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是中國政府所樂見的。

  從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就是其產生之時就帶有天然的悲情色彩,當它隨中國的崛起再次迸發時,依舊與悲情有關。無論是駐前南聯盟使館遭炸,還是奧運火炬傳遞巴黎受阻,或者西方世界對中國有關事件的惡意報道和無端指責,都會引發中國民眾群情反擊。中國的民族主義還有明顯的壓制——膨脹規律,就是外部壓力越大,迸發得越強烈,他國的欺淩儼然就是中國民族主義迸發的導火索。中國人的悲情甚至寫進了國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時刻提醒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悲情的民族主義更易觸發民眾內心脆弱而敏感的民族自尊,短時間內就能集聚強大的能量。一旦處置不當,就可能催生可怕的極端民族主義,爆發出巨大的破壞力,尤其是當這個國家已經具備攻擊能力的時候。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政府對此拿捏得還算恰當。駐前南聯盟使館遭炸後,中國政府及時疏導民意,批准了有組織的小規模示威遊行;奧運火炬傳遞巴黎受阻後,中國出現了抵制“家樂福”的風潮,中國政府以此向法國政府施壓,要求法國道歉;中日釣魚島爭端,引發中國民眾衝擊日本駐華使館、打砸日本在華商號,中國政府果斷制止,並將有關人員繩之以法,不給他人以攻擊的口實。只是近些年來網絡民意的興起,民族主義情緒變得複雜且不好控制,對中國政府而言確是一個大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