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中國對新興世界的出口已經從1900億美元猛增到6700億美元。中國幾乎攫取了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份額,導致印度和叙利亞等多國的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一年來,出口補貼和盯住美元的貨幣讓中國出口商如虎添翼;10年來,中國是新興世界理所當然的領導者,向西方的經濟霸權發起了挑戰。不過目前,中國的能力已經足以對新興世界發起挑戰。除非新興世界能夠從中國驚人的經濟崛起中獲益,否則中國的形象將嚴重惡化。
的確,在最近圍繞“馬歇爾計劃”展開的爭論中,一些中國學者認為計劃草案過分注重向新興市場增售商品,以緩解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他們警告說,除非加緊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其生活水平,否則計劃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增加發展援助勢在必行
中國的難題在於不干涉政策。由於這個緣故,北京無法在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等問題上明確表示支持其中一方。憑借這種策略,中國得以避免捲入複雜的政治紛爭。但這也限制了中國在新興世界發揮影響力時的政策選擇。
有個現成的例子:去年四川發生大地震後,沙特阿拉伯提供了6000萬美元的重建援助。然而,由於中國在加沙衝突後只提供了200萬美元的重建援助,據說阿拉伯人對中國的好感減弱了不少。因此,中國有必要遵循日本的模式。日本很少干涉別國內政。但是,日本是全世界最慷慨的發展援助提供國之一。例如,東京每年向中東提供10億美元以上的援助,其中相當一部分給了巴勒斯坦人。這有助於提升日本在該地區的形象。
這種投機和必需的共同作用將在短期內促使中國調整外交政策並增加發展援助。儘管不少人主張設立超主權財富基金,但中國極有可能提供雙邊援助,從而更加直接地給中國企業帶來好處,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聲譽。這種發展援助很可能流向國內市場龐大或者農礦產品資源豐富的國家。非洲、中東和拉美會是首選。
中國無法長期保持快速積累外匯儲備的勢頭。該國對新興世界發動的商業攻勢是無法持續的。經濟危機使得全球發生了重大變化。不過,更大的變化還在後面。中國帶來的更大驚訝將在新興世界顯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