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截水和漲價,能真正改變中國整體水資源日趨短缺的現狀嗎?很明顯,前者只是在拆東墻補西墻,不影響大局;後者提高用水成本,誠然能抑制部分需求,但相比石油需求受工業生產影響時有波動,水作為工農業及人類生存必需品,剛性需求一直增長,決定了這種價格調節規律的效果有限。
何況,眼下中國水資源的稅費改革尚未進行,漲價只是多給供水企業交“水費”而非給國庫交“水稅”,並非真正攸關提升水資源價值,更無助於官方增加保護水資源的資金——故而中國每每調整水價必受民間強烈質疑。
資源稀缺性,決定了水沒有替代品。而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則是一個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早有人預言“21世紀人類將為水而戰”。任何政府,為了不透支子孫後代的資源,都需要從全民、全人類的視野出發,規劃長效應對之策,而不是亂尋短期看似有用的“救命稻草”。
一個涉及全人類的大工程,自然需要從個人做起,建設節水型社會可謂最根本出路。而要強化社會節水意識,不動用爭議頗大的漲價招數,政府也還有大力推行節水技術、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多項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