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並不是所有的比較都沒有意義的。有些比較可能會讓我們得到更多對中國經濟的了解。我們也選取了2008年的中國與1970年的日本做一個簡單的“橫截面比較”,希望得到關於中國經濟的更直觀的感受。首先,從多項社會指標看,除了人口平均壽命差距不大外,2008年的中國與1970年的日本仍然差距明顯,這其中包括嬰兒死亡率、高等教育普及率等。
當然,我們更加關心的,是中國與日本相比,經濟發展程度到底處在什麼樣的水平上。從人均GDP來看,按照購買力評價來測算,以2005年美元為計價單位,中國人均GDP在2008年底約為5500美元,這僅僅相當於日本1961年左右的水平,為日本1970年水平的一半左右。基於購買力平價的這項比較,其實正是代表中日普通民眾的富裕指標,從這個數字看,中國人的富裕程度可能並不如想象中樂觀。
我們選取1970年左右為時間點進行比較,其實是因為日本經濟正是在1970年代左右開始進行轉型,在之後的20年內,日本的消費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而投資占比卻不斷降低,同時,日本進口礦石類產品占整個GDP的比重也不斷降低,農產品進口比例卻開始增加,這也表明日本社會開始進入“消費型”社會,並逐漸降低對重工業的依賴程度。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人均GDP的真正起飛,其實是與“消費型”社會的進程幾乎同步,從斜率上看,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其實經歷了史上最快的人均GDP增長期,也就是說,日本真正的財富積累過程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在經濟發展中,有時候看看別人的足跡,儘管不一定準確,但卻能夠給我們一個基本的參照系,中國與日本的差距仍然明顯。當很多人懷著複雜的心情預測中國經濟會出現一個日本式的泡沫崩盤時,簡單的比較告訴我們,中國離90年代泡沫破滅時的日本,可能還有20年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