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控組合拳能否抑制一路狂奔的房價? |
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2月28日載文《“房市新政”何時回歸常識?》,摘要如下:
中國國務院的“房市新四條”出來後,財政部和國土部等五部委緊接著也出台了有關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住建部每年一度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也在“非公開”狀態下舉行。據報道,住建部不僅邀請全國數百位市長參會,而且還表示明年計劃建180萬套廉租房和130萬套經濟適用房。
但這些房市新舉措,似乎並不能消減中國市民對房地產問題的不滿和失望,相反,在各大網站上彌漫著相關的尖銳抨擊和嘲諷。這與其說是對中國高層的不滿,還不如說是廣大城市居民對當今中國住房政策、房地產市場現狀、特別是住房建設部官員和地方政府書記市長們的“沸騰的民怨”。當發瘋的高房價已成了“市民最敏感的神經”之時,一旦新出台的“房市新政”被公眾解讀為“無所作為”、甚至是袒護開發商或房產投機者的利益,哪怕你的“紅頭文件”高掛“國務院”的名頭,還是避免不了成為“民怨”的槍靶。
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國城鎮居民(當然不能包括炒房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使房價回歸到合理水平,而絕不是讓房價繼續上漲。在他們看來,現在大中城市的房價已經高到使絕大多數人買不起房的地步,而政府也不可能為占人口多數的中等收入者提供適合和足夠的公共租房,市場上也不可能提供租得起的、體面的小康住房(中國的炒房者不是雷鋒)。但住房畢竟是人類生存最基本且剛性的需求,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大中城市的那些中高收入者,才不得不被逼成為“房奴”,甚至有很多人,已經被高房價壓扁了。電視劇《蝸居》的高收視率和引發的熱議,就是最生動的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十多天前公布的經濟藍皮書,也證實了中國大中城市的普通居民在住房上所處的“絕望”。根據這份藍皮書,現在中國的大中城市有高達85%的家庭買不起房。這也從另外一方面反映了公眾對當前房價的承受力,已經達到崩潰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