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額由407.15億美元增加到923.95億美元,同期外資企業順差占我國外貿順差總額的比重由9%上升到57.8%。其中,中國對美國、歐盟的順差很大一部分是源於海外投資者以中國為跳板而產生的出口,並非中國本土企業的出口。美國還好說,畢竟對美貿易中國是順差;而對日韓來說,則一面是中國對日、對韓貿易的逆差局面,一面是日韓企業在中國內地鋪陳生產線,利用廉價勞動力生產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出口到美歐,推升了中國的貿易順差。對於這一點,美歐絕非不清楚,只是他們“揣著明白裝糊塗”,把關注貿易不平衡的目光死死盯在中國身上,對日韓等國在華企業的作用視若無睹。
當然,如果認為中國完全沒有從國際產業轉移中受益是虛偽的。轉移至少給中國創造了不少的就業機會,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不過,僅僅根據貿易順差的表面數字評價中國從出口中獲取的利益,則又十分荒唐。在華外資企業從中國把產品輸出到第三國,占領的市場份額屬於外資,賺取的利潤同樣也屬於外資。中國工人只得到了比外資來源國低很多的工資報酬,中國稅務機關長期以來又對外資給予了極大的稅收優惠,中國從貿易順差中受益的程度無法和外資來源國相比。
中國市場是塊大蛋糕,誰都會垂涎三尺,但是蛋糕不能讓人白吃,更不應讓人白拿。有多少貿易順差是中國本土企業努力的結果,有多少順差是外資尤其是日韓企業轉移過來的,必須得讓人們了解和警醒,更應該到國際舞台強調這一事實,讓西方人正視中國的貿易順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