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最終從張磊捐款獲益的,是以學術和教育為己任的大學,並非美國政府。必須指出的是,耶魯在審核申請者時不考慮其經濟能力,只要有能力被錄取,就不必擔心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大學會通過獎學金、助學金、安排就業、借貸等辦法幫你解決;也因為耶魯的這個政策,該大學每年錄取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學生,當中不乏中國學生,也就是說,獲益於張磊捐款的也包括在耶魯的眾多中國留學生。
也有網民指,張磊到耶魯之前,畢業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系,為何捐贈巨款時只想到耶魯,而不是人大?我認為,既然是張磊賺的錢,決定其去向是他的基本權益。反過來說,人民大學也應該去思考,為什麼爭取不到像張磊這樣的校友“認同”?
人大政治系教授張鳴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就坦言,優秀的學生在中國大學受教育的過程是很受挫的,好的課程不多,他們學不到什麼東西,而且大學教育對他們人生的指導,無論是責任感和道德感都是不足的;不僅過去是這個情況,到現在還是這個樣子:“這也證明中國大學教育的失敗,因為他(張磊)更認同耶魯。”
張磊在人民大學的時間或許較久,但一個人對一個學校的感情並不必然與在這個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成正比,而與他在這個學校學習上的收獲以及個人生活上的愉悅程度有關。
另一方面,耶魯是家私立大學,一直以來都靠社會和校友的捐款生存,在有效運用捐款方面,它非常專業,且賬目清晰透明,因此這麼多年來,社會和校友都願意繼續捐款,耶魯也得以繼續培育出社會的棟梁。相反的,中國一些大學近年來爆出過好幾起大學領導涉嫌貪污受賄的醜聞,因此,學校要收到捐款,本身既需要魅力,也需要公信力。
張磊向母校捐款,其實顯示了中國社會文明的進步,值得鼓勵和肯定。一名中國畢業生有能力向美國大學捐款,也顯示了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境內創業環境的成功;過去都是美國大學出錢資助較貧困的中國學生,現在輪到中國畢業生熬出頭來捐款給美國大學,可喜可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