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辦存廢與否的爭論由來已久,近期與河南、山東兩地駐京辦有關的新聞再次升級了這一爭論;在信息網絡發達的今天,駐京辦的一些功能逐漸弱化,但從目前來看,其仍有存在的現實意義,轉型和變革或許是駐京辦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社會的特殊現象
近日,河南的兩個駐京聯絡處買到777瓶假茅台的消息在社會引發熱議;山東一個地區撤銷駐京辦,更是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這兩起事件瞬間成為焦點的背後是由來已久的有關“駐京辦”的爭議。
曾經有新聞媒體試圖統計駐京辦的數目,但最後不了了之。目前,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或者個人能說清駐京辦的數量,即使在狹小的居民區內,也可以看到駐京辦的身影。
駐京辦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地方政府部門的駐京辦,包括各省、自治區、地級市、縣級市的駐京辦,以及這些政府機關所屬部門的駐京辦;第二類是企業的駐京辦,這一類駐京辦的性質最為複雜,有的屬於經營性質,有的則屬於非營利性質;第三類是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駐京辦,據筆者所知,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在北京都有自己的辦事處,但是,這些辦事處有的屬於兼職性質,有的則是典型的駐京辦事處。
駐京辦是中國社會體制下非常特殊的現象。在我國,60%以上的財權歸中央,中央還掌握著許多重要項目的審批權。在這個大背景下,設立駐京辦,不僅僅是為地方政府或者企事業單位辦事方便,更主要的是,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通過自己在北京的窗口單位,獲得更多的資源。
正因為如此,簡單地撤銷駐京辦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不少媒體在炒作這一新聞的時候,忽視了背後所隱含的社會體制原因,錯誤地以為駐京辦是地方政府討好中央部門,或者地方政府官員為了謀取個人私利而設置的機構。其實,現在許多地方政府官員,已經很少在駐京辦停留,駐京辦工作人員只負責接待工作,而地方政府官員往往居住在豪華的高檔賓館,駐京辦更多扮演公關的角色,為地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各種有用的信息。
一些學者認為,隨著政府電子政務的推廣,許多信息通過網絡可以及時獲取,駐京辦已經失去了傳統的效用,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價值。撤銷或者減少駐京辦,也曾一度成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的方向。
但現在看來,在我國的政治體制沒有發生根本變革之前,駐京辦非但不會減少,反而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今後,全國各地的駐京辦很有可能改頭換面,以商業公司、咨詢機構、學術機構等方式繼續存在下去。
自從中央政府提出龐大的刺激需求政策以來,全國各地的駐京辦就異常忙碌。這種“跑部錢進”的現象充分說明,如果不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徹底修改我國的分稅制,制定轉移支付法律規範,那麼,討論駐京辦的存廢問題,將會變得毫無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