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皇叔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料到,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在實現中華復興的征程中,他們那點早已老朽的骨頭竟能如此管用。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浩浩蕩蕩,歷史名人不計其數,可考證的墓葬數量也相當可觀。倘若全國都翻箱倒櫃,大搞挖墳運動,假以時日,遍地都將是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紀念館,“墓葬游”或成中國經濟一大奇跡。
不光是古墓,其他歷史遺跡也難逃商業開發大浪的衝刷。近些年,民間關於是否修復阿房宮、圓明園的爭論始終未停。客觀地講,保護重要歷史遺址很有必要,但若受商業利益驅動,則這樣的保護必然大打折扣。
對地下文物的態度,當年周恩來有一句話“地下埋著比我們地上保存還好”,這後來也演化成新中國文物保護的指導原則:“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看看當今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做法,有幾個不是借弘揚歷史文化、發展經濟之名,行官員個人壘高政績、升官發財、欺世盜名之實?而被某些經濟學者鼓吹的“遺產經濟學”,本質上不過是民間流傳的那句話:“為利益,對祖宗敲骨吸髓也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