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猶豫和徘徊也曾展露無遺:早在2005年曾與達賴有一面之交的奧巴馬(時任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去年因訪華在即而未見訪美的達賴,一度受到國內的批評和壓力。如今,奧巴馬走出選舉光環,正陷入執政危機之中。為了樹立一個對外強硬的形象,為中期選舉造勢,這位49歲的律師總統終於向現實低頭,也重新掏出西藏這張被用濫了的牌。但是,在目前的局勢下,奧巴馬打出的這張牌,未必高明。
即便如白宮官員所說“會見達賴是因其宗教領袖而非政治人物身份”,但法學博士出身的奧巴馬或許歷史成績不該差:自1863年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宣布正式解放黑奴,至今不到150年(僅僅八個月前,美國國會參議院才通過一項決議,就美國的黑奴制度和種族隔離政策表示正式道歉),而他作為美國第56屆總統(且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卻在白宮會見一位74歲的前農奴主,諷刺意味十足。因此,奧巴馬期待見達賴會給自己增加道義分數,其實際效果正好相反。近日在中國網民中湧動的對奧巴馬的失望與不滿,正是這一實際效果的印證。
奧巴馬也許判斷,會見達賴會給自己增分,又不會踩到美中關係的紅線。華盛頓政治分析家也以為,如果不是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放大了中國的應對和實力,或許奧巴馬總統會見達賴的舉動還不至於如此高調地挑動中美關係的敏感神經。但是,如此判斷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北京對西藏問題這類攸關國家核心利益的議題從不輕忽,這與中國的經濟狀況無關。因此,美中關係必然受到實質性的傷害。
換個角度亦應看到,美國對華關係之重要性遠勝過它與一個地區流亡者間的互動關係。美中“共同利益”的規模必然是美中關係框架結構的產物,不僅具有高度的結構穩定性能,且達賴本人事實上並無能力改變之——美國反而會付出代價。因此,見達賴,奧巴馬出的這張牌,也許會在保守勢力處獲得幾聲喝彩,但無論從美國的長遠利益,還是美中關係大局來看,都是得不償失。
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長久的時程來看,美中兩個大國當下進入了一個波動加劇但不會打破框架的時期。從經貿到政治,從伊朗到朝核,從氣候到低碳,每一個龐雜繁複議題的背後都有一連串“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子議題。本報希望,白宮能夠認真考慮近期中方提出的交涉,關注涉台、涉藏等攸關中國核心利益的議題,對“互信則進,猜忌則退”的美中關係而言,必須妥善處理這些敏感路障,才可走過美中關係的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