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危機時代,合作成為最有效也是必須的選擇,而當危機逐漸散去,合作的意願也迅速下降,那些在金融危機期間失去部分陣地的強國希望重新奪回主導權,並以此制定出“後危機”時代的種種政策,不僅再次引發強國之間的角力,更對新興經濟體帶來傷害。這其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再次成為各種力量博弈的焦點。
“後危機”時代,各國針對中國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不斷,中國消費不足、儲蓄太多造成全球經濟失衡的觀點再次泛濫,國際社會的追捧中也明顯含有“捧殺”的成分……面對國際社會撲面而來的壓力,中國在做出回應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調整。
已經有觀察家指出,除了自身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需求之外,近期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特別是兩國貿易摩擦的再次升級,也是中國從戰略層面做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表態的重要因素。
中國已經以8.7%的經濟增長率出色地完成了危機時代賦予這個國家的任務,對於“後危機”時代應該扮演何種角色,中國正在做出冷靜思考。從高層對經濟的評論中,能夠明顯感受到一種新的緊迫感,也不難看出加快經濟轉型將貫穿“後危機”時代的中國社會。
實際上,自2010年以來,改變已經開始。中國不少地方正在加大對增長質量的關注,尤其是很多出口大省,設定了較低的增長目標,這對習慣了出口拉動增長的中國經濟而言,無疑需要不小的勇氣。
經濟轉型既是經濟領域的深刻變革,也是政治、法治、社會、文化領域的深刻變革。曾經,中國的經濟轉型被反覆提及、反覆說道,但卻難以擺脫“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命運,足見其困難性;如今,這一話題再次被提起,卻有了新的圖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後危機”時代複雜性的顯現,世界政經新格局的形成……正亟待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質性改變,也為過去受制於各種利益集團、進展緩慢的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加速的可能——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環節,加速經濟轉型正當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