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傲慢陷阱。中國開始強硬對待西方,特別是近兩年來。它對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的提議嗤之以鼻,批評它們不負責任的金融政策以及所謂保護主義。許多歐洲官員稱中國同行如今習慣於教訓歐盟。在許多西方國家看來,中國正在脫離“保持低調”的外交。毫無疑問,這種攻擊的姿態會引發別國的反彈,如果妨礙務實合作的話甚至有可能失控。
中國還面臨多邊機制瓶頸。北京日益通過國際和地區組織施展影響力。它把20國集團當做制定國際新秩序遊戲規則的新平台。但另一方面,中國往往與大多數窮國為伍,推進經常會危及少數發達國家利益的標準和規範。這會阻塞大國之間合作的其他通道。
過去20年的復興進程中,中國在外交上一直小心拿捏分寸,成功消除了外界的猜疑,傳達了中國發展將有益於整個世界的理念。近幾年來,中國的外交愈發專業和老練。政治關係如今嵌入一種可靠的經濟和公共外交之中。此外,中國官員似乎越來越在意夥伴國的看法和期望。他們熱衷於學習,對未來挑戰未雨綢繆,為不同受眾改變話語。
這些趨勢令人放心。但中國外交政策的進步仍是脆弱、可逆的。中國國內轉型面臨的重大挑戰層出不窮。這可能會促使中國更加謹慎地與別國維持良好關係。但這也會削弱中國在海外讓步的意願,甚至刺激他們通過擺出愛國主義姿態取得合法性。眼下尚不知曉,全球變化不定的經濟和政治環境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