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從內心重視中國消費者的冷血廠商,終會被中國消費者淘汰出局。但當前首要之急,是消除中國汽車市場不安全因子。而這不僅需要民間力量團結起來(如中國車主據理髮起集體訴訟),更需要官方的強力支持。
相比美國朝野上下口誅筆伐豐田、國會和總統都施加重壓,中國除了民意同樣沸騰,官方的動作卻顯然遲緩、無力——在各國熱火朝天調查豐田車隱患幾個月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的“警示通告”才在今年2月26日姗姗來遲。而背後,是中國相關法律制度缺失的尷尬。
當豐田章男在華盛頓像“戰犯”般接受質詢時,美國還手握嚴厲的法律,據此課收的高昂罰金甚至可能直接摧垮豐田。而中國當前僅有行業處罰條例,罰金最高為3萬元人民幣,使得汽車製造商犯錯誤的成本很低。或許,正是因此,豐田章男在華盛頓和北京同樣流下了眼淚,但其內心卻未作出同樣反省。
不難想像,國家強力法規的制約一日不到位,不自律廠商鑽空子的念頭就一日不會打消,“同車不同命”的景象就一日不會杜絕,中國消費者就得一日生活在已知或未知的安全隱患中。因而,中國各相關管理機構不可再坐視“同車不同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