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雖然剛在艱巨的醫療改革議程上險勝,卻為此耗損了可觀的政治資本,他上任以來不斷積極倡導的理性議政、兩黨合作(bipartisanship)由此告吹。
美國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加上中期選舉臨近,使得元氣大傷的白宮不得不更重視輿論、在野黨甚至執政黨內部的壓力。美國輿論把失業問題歸咎於人民幣匯率被不合理地壓低,打擊了美國出口產業。在國內政治上處於守勢的奧巴馬政府在人民幣匯率議題上的“色厲內荏”,不無把壓力轉嫁的意味。
同樣地,面對國內經濟轉型緩慢、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矛盾上升、民間要求體制改革呼聲不斷,民粹主義蠢蠢欲動的中國政府,在全神貫注於應對內部挑戰之際,更加缺乏在外交上示弱的本錢。
國際上的壓力加大,只能迫使中國政府嚴守立場並且寸土不讓。換言之,華盛頓與北京決策者迫於內部形勢所展現出來的強勢姿態,不但無助於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反而將進一步削弱彼此的回旋空間。
問題其實並非如表面情勢所呈現的那般無解,中國逐漸累積的通貨膨脹壓力,最終將促使政府讓人民幣升值(但升值的幅度與速度或未必能盡如美國之意)。
中國政府對此也發出了信號,溫家寶昨天表示,中國主張自由貿易,絕不追求貿易順差;針對美國的關切,他也強調,努力擴大進口,維持貿易收支平衡是長期努力的方向。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早前表示,當前的匯率政策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暫時策略,改變是遲早的事。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明天也將啟程訪美,與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署、國際貿易委員會、國務院、財政部等官員會談,並會見部分國會議員,就貿易摩擦等問題溝通。
過去的經驗表明,公開直接地向北京施壓,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就指出,對於美國國會議員在人民幣問題上的做法持謹慎態度。
他認為對中國公開施壓只會起到反作用,因此不會建議歐盟和歐元區採用這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