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相同之處在於,無論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還是中國的今天,房價都大大超出其真實價值。兩國都存在大量忙於還貸的“房奴”和利用不動產業獲得巨額利益的房地產商。所以,從客觀情況上看,雙方都存在泡沫經濟,這是毋庸置疑的。
兩國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日本經濟發展到90年代初期,其模式已經接近飽和,由於外向型經濟的制約和國內市場的狹窄,發展潛力不足,而房地產價格遠遠超出於其發展潛力之外,這種不平衡必將造成房地產價格的回歸;而中國經濟,不但可以依靠外向型發展,自身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目前中國的內需在國民經濟總額中只占不足30%,故其經濟仍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這種地產價格與經濟競爭式發展的狀態,可以較好地緩和房地產泡沫對社會的衝擊。
此外,中國的不動產漲價,在日本一些經濟學家眼裡,帶有政治色彩,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中國社會的作用。美國通用電氣金融公司駐日華人專家雷蒙提出,隨著房地產的漲價,將迫使投資謹慎的中國人改變生活方式,轉而貸款購買不動產,並承擔償還貸款的責任。此時房價的進一步提漲,又使已經購買不動產者的財產得到增加,使其因此成為樂於維護社會穩定的階層。隨著這個階層人數的增加,實際意味著中國在用一種商業和政策手段強行催生和擴大一個中產階級隊伍。而一個擁有較強大中產階級階層的國家,通常都較為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房價的增漲,在經濟層面之外,還含有政治層面的意義,與日本的情況是不相同的。
儘管雷蒙的這種說法並不代表在日經濟學家的主流思路,可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參考,但有一點是所見日本經濟人士對泡沫經濟共同的看法 —— 泡沫無法避免,是否崩壞,則純粹在一個“度”字。
日本泡沫經濟後期,房地產價格已經遠遠超過普通國民的還貸能力。這種情況下日本人還要瘋狂買房,是否因為喪失理智呢?日本人的解釋是當時日本社會認為日元必將貶值,因此房價不會減少,但自己的收入會因此增加,足以在未來滿足還款需要。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日元並未如預期那樣發生貶值,日本大量超越自己能力購房者,也因此而落入了泡沫破裂後的漩渦。
這樣看來,中國如果要避免房地產泡沫引發“崩壞”危機,如何地恰當地掌握社會購買能力的限界,不過分預支未來發展成本,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
從中國與日本的對比來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並非沒有得到良性處理的條件,但如何把握好“度”的問題,參考日本的教訓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