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購買全世界?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4 09:28:14  


 
  1989年,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達到頂峰。當年6月,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也是美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此前,三菱公司已經以14億美元購買了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這個代表著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築屬於日本人了。

  相比之下,今天中國客的實力、規模都小得可憐。去年,中國買家僅占美國1187億美元外國投資的3%。

  其次,近期的海外購房潮對於說明中國的購買力來說,不具有代表性。目前尚沒有數據表明,這部分海外買樓的人的身份及其資金來源。有消息說,由於中國政府近期調控樓市,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資金被擠出來,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殺向了海外樓市。雖然不少國家的房價已經比中國更低,但鑒於海外投資的資金、法律風險,仍不是普通中國人能參與的盛宴。與日本當年全民分享經濟起飛的盛宴相比,中國國內面對的是大量蟻族望房興嘆、欲當房奴而不能的窘迫。巨大的貧富差距是中國發展的命門,也決定了能夠參與全球投資的個體數量不大。

  當然,中國購房潮現身世界市場的大背景,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積累起來的資本需要在全球尋求更好的投資回報,這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趨勢。

  數據顯示,2009年,第一次,中國對美國公司的投資蓋過美國對中國實體的收購。英國Dealogic市場調查公司說,2009年中國買家收購了39億美元的美國資產,幾乎是2008年的4倍。與之相比,去年美國買家對中國實體的投資額為30億美元,比2008年減少80%。2009年中國在海外直接投資總額高達433億美元,今年中國在海外直接投資總額可能突破600億美元。

  與手握重金的中國資本,如中投的3000億美元身家、中鋁195億美元注資力拓、吉利收購沃爾沃相比,海外個人購房客微不足道,但卻在微觀層面上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

  在今天,中國企業、個人逐步參與全球經濟資源配置是好事。中國人湧向各國樓市和其他資產,反映的是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不同的價值進行合理“套利”和資產配置,是全球化大背景下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行為,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產物,且今後數量會越來越大。而如何掌握新的遊戲規則,避開日本的前車之鑒,中國人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將其無限擴大,貼上政治標簽,既違背事實,也不合道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