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還僅處於世界工廠的初級階段。 |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日本《日本新華僑報》5月13日載文《中國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還有很大距離》,文章說,在中國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勞動大軍等待著就業機會,但真正懂技術的熟練工人十分稀少,這是由於大部分中國工廠沒有長期計劃、缺乏技術支撐所造成的。大量來自農村的工人今年在這家工廠、明年到那家工廠,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裝,產業人員的流動性極大,沒有有效的組織管理,沒有基本的崗位培訓。
同時,由於工廠缺乏長遠規劃,往往是什麼好賣就一窩蜂地造什麼,工人的技術也必須隨著產品的更換而變更,這就造成絕大部分工人難以在一個技術工種上工作較長的時間,產業技能也就無從提高。
日本有一支世界上無可比擬的技術精湛的產業大軍,他們從事相關工作幾十年,靈巧的雙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產品。這雙靈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不出來的,也不是短期培訓能達到的,而是多年磨煉出來的。中國人有比日本人更靈巧的手,他們曾造出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但現在中國工廠的就業模式沒有給他們磨煉雙手的舞台,中國工人像流沙一樣流動,缺少掌握熟練技術所需的條件。
在中國工廠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部工廠加起來的年產值只相當於日本一個大型企業的年產值。一樣的產品由無數工廠分開來做,其結果是開工不足、產品成本高,企業無多餘資金進行技術開發。同時,由於勞動力成本低,企業也無意引進更先進的設備。在該地區,從事電視機、微波爐、冰箱、電話等低技術家用電器生產的企業數不勝數,但沒有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