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而言,中國副總理王岐山等都呼籲美國開放對華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並要求時間表和路線圖,因為北京認為,這是解決中美貿易逆差的最快捷經,同時也有助於中國未來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升級,對此,駱家輝雖然在清華大學放出風聲,謂美國在夏天會有動作,但還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暗示不可能全面開放,換句話說,在高科技出口上,中國難以得到印度的待遇,這無疑與中國的期待相差很遠。
值得關注的倒是,中美簽署了副總理級的高層人文交流機制,並在未來四年落實接受美國十萬留學生,中方提供千人全額獎學金,這結束了中國向美國輸出留學生的單項交流時代,開啟了中美深層次交流的新紀元,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影響巨大。美國對華政策單靠幾個“中國通”的歷史行將結束,因為中國太大,情況太複雜,要真正把握中國的脈動,這十萬留學生會起到難以預料的作用。
通過這半年的風波,中美兩國都意識到,盡量不要挑戰雙方的核心利益,多多採用對方理解接受的對話方法,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來,中美關係的重心,不是要解決制度傳統的差異,而是要認識到,全球化這個“舟”,是這兩個超級大國都要上的船,如此才能同舟共濟。我們不能說,這次規模不小的對話,是一場政治秀嘉年華,但至少讓世界看到,中美攜手,並非“與狼共舞”,只要彼此開放真誠,還是可以求同存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