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建立了與國家關係密切的私人公司帝國。通過人為壓制日元價值,向美國大量出口商品;日本製造業利用美國科技生產低成本電子產品;日本的競爭對手難以進入日本的零售業和金融市場。今天的中國也有眾多大公司,在各個關鍵領域限制外國人的競爭;人民幣的低價讓中國出口快速增加,美國公司被迫以交出“科技寶石”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門票;這些中國大公司是中國進軍全球市場的先鋒,也是中國經濟價值的傳播者。
與日本相比,在中國的西方零售商和產品隨處可見,與中國本土公司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中國正在經歷劇烈轉變:越南等低成本競爭者,正與中國搶奪曾經支持中國崛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全球經濟減速使已經占據一些關鍵行業領導地位的中國將不能再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中國承諾提高國內消費緩解對出口的依賴,但那要求民眾改變多儲蓄少支出的消費習慣。
儘管到目前為止,國家領導的投資一直在幫助中國發展,但正如出口不可能無止境增長一樣,新公路和工廠的建設也不可能永遠增加。日本的經濟奇跡被房地產泡沫終結,一連串的政策失誤導致日本經濟長期惡化。中國經濟依然處於發展的早期狀態,中國政府應該從日本的前車之鑒中尋找經驗,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