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預計,不出十年,“中國制造”就要變身為“中國發明”。 |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美國福布斯新聞網6月6日載文《中國的發明時代就要到來》,文章說,什麼時候熟悉的中國標簽“中國製造”才能變稱更具有挑戰性的“中國發明”呢?近期許多投資者和技術精英在北京聚首討論了這個問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不會超過十年。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自主發明了一些東西。網絡專家已經將最新的科技用於傳送即時信息等。但是如果要大範圍的發明創造,中國仍然存在一些壁壘。其中的一個壁壘是文化問題。北極光風險投資的鄧隆說道,中國的企業家仍然畏懼失敗,而在美國矽穀一次失敗的開始會常常成為成功的印記。另外,中國的企業家或許非常擅長編碼等實踐工作,卻做不了管理者,這樣會導致他們的企業不能夠進行擴大。
DCM的投資者林欣禾說:“中國的創新大多是偶然性的,而不是預先設計好的。”林欣禾是第一代中國海歸企業家,曾是新浪公司前身之一的華淵生活信息網的聯合創始人。他認為像“facebook”和谷歌這樣經過奇思妙想被開發出來的重大發明在中國的培養模式下是不會出現的。這種奇思妙想的教育方式需要有著批判性的思維,必須遠離純粹的記憶式教育。
即便如此,林欣禾和其他人,也包括筆者自己都相信和期待中國很快就會成為發明的大國,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需要才能是發明的源頭。13億中國人中很多都渴望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同時需要發展的還有汽車和生活消費品等。這樣一個需求市場適合自助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