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過去30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驚人地飛速增長,但是勞動者的收入并沒有隨著國民財富的增長而增長。 |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美國《僑報》6月11日載文《終結廉價勞動時代 須正視勞工權益覺醒》,文章說,台資企業富士康和日資企業本田汽車的相繼加薪開始引發蝴蝶效應,中國大陸罕見的工人爭取加薪等權益的運動開始彌漫,大陸各地方政府陸續宣布將所轄企業的最低工資上調5%至27%。
本次本田及富士康的加薪,不僅宣告了曾經一度輝煌的出口加工貿易經濟發展模式的末路,宣告了中國廉價勞工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再適合中國當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預示了中國勞工權益新覺醒時代的到來。
數據顯示,過去30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驚人地飛速增長,但是勞動報酬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並沒有同步大幅提高,勞動者的收入並沒有隨著國民財富的增長而增長,企業利潤除去稅收和灰色支出等形式外,都以資本收益的形式進入企業主的腰包,這也是中國貧富差距懸殊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市場經濟的法則,“廉價勞工”雖然對企業效益沒有損失,甚至有短期效益,但社會公平所付出的代價非常大,兩極分化最終變成社會成本,從而侵蝕社會和諧的機體,反過來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勞動力成本在企業利潤中所占比重近年在不斷下降,和由此造成的貧富差距的拉大,這與中國領導層強調的“和諧社會”理念不符。包括官方媒體在內的中國媒體對本田罷工事件及富士康自殺事件的報道,毫不回避對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強調。顯然,對中國而言,增加勞工薪資絕非僅有經濟學上的意義。中國政府希望確保工人能夠從經濟增長中更多地獲益,以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