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個性內斂、言行傳統的中國人作為球迷恐怕也難以用“出位的表演”搏取西方記者的眼球,受政治階層風氣限制的中國高官也不可能休起年假前往南非觀戰,喜歡低調和隱身的中國富豪更是鮮有高調觀戰的動作——因此對於這一場“男人的現代戰爭”來說,中國人之於世界杯的缺席,的確決不止於球員和教練。
既然人不在、錢不到、事沒有,那麼中國記者在南非的陽光下看著別人家的熱鬧便不免心生那種“中國還是不是地球村一員”這類杞人憂天的困惑來,也難免會將失望情緒再一次投入到對“國腳真臭”的怨憤中去。然而這些在享受歡樂的各國球迷眼中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人們只注意誰在場上跑動,而會忽略誰沒有上場。這也是人性之必然。
提到國家形象,兩年前摘取“世界桂冠”的德國據說是全球公關界不斷研究的楷模範本。德國鋼鐵、汽車、機械的穩重牢固,德國人的嚴謹、守時甚至有些僵化和教條,德語文學和藝術的理性光芒,德國足球給球迷帶去的希望和信任……這一切似乎都在組成一個完美形象。更令人驚詫的應是,經歷了六十多年,德國人早已用懺悔清算了希特勒時代的歷史遺毒,讓世界公民記住的只是這張令人尊敬的國家面孔。
中國人不缺智慧,但有時給人過於算計的印象;中國人同樣勇敢,但又常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令人以為缺乏責任;中國人堅守原則,但太多的時候用變通戰術消磨了原則的邊界。現在,不缺錢的中國似乎又開始給世界留下一個並不顧及全球環境責任且不願付出的壞印象。這恐怕在於未能及時組合出一幅清晰的國家面孔、未合理運用一切舞台。
距離那幅清晰的國家面孔,現在來看真是因遙遠而模糊了。甚至可以說,國家形象從來就不能用計謀和手段去塑造,它的水滴穿石、潤物無聲的時間成本和慢功夫難以讓眼下躁動的中國靜下心來——但願,這張模糊的面孔不要成為中國在這個時代的另一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