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選擇在黨的生日前夕,先是安排向來行事低調的中央組織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最新的黨內統計數據,接著又安排中共中央11個部門新聞發言人在中外媒體前集體亮相,應是黨建制度化的一項重大舉措。
儘管“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是中共在2009年9月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首次提出,而2004年以來,已有中央紀律委員會、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等中共中央部門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但是像這次這樣有系統地全面推動,還是中共有史以來的頭一遭。
中共奉為圭臬的官方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權力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人民是權力的本源,是權力的所有者。也就是說,中共的權力基礎是中國人民,自然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反過來說,唯有接受人民的監督,並不斷地作出改進,中共才能取得繼續執政的合法性。
在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執政黨是通過一人一票的選舉方式,來接受人民監督。到目前為止,實行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中國還沒有採取這個方式。在中國的政制體系下,全國人大是代表人民的最高權力機關,可是中共接受全國人大監督的制度尚未建立。在這個情況下,中共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未嘗不可視為中共通過媒體監督,來間接實現接受人民監督的一項努力。
關鍵在於,這項制度必須是貨真價實的。也就是說,中共各級黨委新聞發言人今後除了主動向中外媒體發布信息以外,在面對中外媒體詢問時,也必須做到隨問隨答,知無不言,當然事涉機密者除外,這也是國際慣例。否則,就會被視為有名無實,形同虛設的不良制度,反而不妥。
有理由相信,中共是經過深思熟慮,而且是做好了準備,才決定正式推行這個與中共黨建有關的重要制度。既然如此,理應無懼於面對媒體記者。更何況,歷史上的中共就曾經有過向西方媒體開放而贏得國際人士支持的經驗。試想,如果延安時期的中共不是對媒體開放,斯諾、史沫特萊等西方記者又豈能在新聞界名垂青史?地處西北邊陲的中共邊區政權的一言一行又豈能為世人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