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壟斷正成為中國經濟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5 09:59:18  


 
  一個健康活躍的經濟體,必然有多元的競爭主體共存。以美國為例,不僅有占據全球500強半壁江山的巨頭,也有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它們約占全美企業總數的99.7%,占所有企業收入的40%,在整個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前總統裡根曾把小企業比喻為美國經濟制度的心臟與靈魂。

  而在中國,與大型國企逐漸在全球企業界嶄露頭角同時出現的是,1999年中國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到2006年變成了2505.7萬戶,銳減了650多萬戶。

  十年之後,這個現象複製到了民營企業上。2009年共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經濟刺激資金的大部分流入地方政府和國企。除了央企巨無霸,各級政府本身近年越來越成為一個當代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最大投資主體。按照《中國改革》雜誌2010年1、2期合刊發表的文章中的數字,到2009年6月,中國各級政府共建立了8221個政府融資平台,占用貸款餘額5.56萬億元。僅在2009年一年,這些政府融資平台所占貸款就占全部貸款總額的50%以上。

  “現在是打著提高集中度、維護經濟安全的名義,排斥民間資本。”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原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保育鈞擔憂,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將屍橫遍野。

  外企在資金技術上不存在中國中小企業的困境,但他們的問題是:為何吉利(Geely)能夠收購沃爾沃(Volvo),而外國汽車製造商仍然必須要組建合資企業,才能在中國生產汽車?為何在快速擴張的高速鐵路和發電設備採購中,中國本地企業一直是大贏家?用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的話來說,他們感到在“一種無法預測的商業環境里里苦苦掙扎”。

  中國改革開放的前30年,通過放生個體和民營企業,減少國企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激發了巨大的經濟活力。而近年來的狀況則相反,個體戶幹不下去了,每次經濟的重大調整就有一批民營企業被逐出實體經濟,如今外企也普遍感到茫然無措……中國的市場難道只能有地方政府和大型國企能玩下去嗎?這對中國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乃至整個社會資源的分配會產生什麼影響,誰能預測?誰能負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