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之災,不僅會重挫相關地方的發展,還可能由之影響大半個中國的農業生產。而中國農業生產一旦受到影響,糧食和其他農作物失收,農副產品可能價錢急漲,由之拖累整個市場物價出現波動,通脹壓力全面加大。如此一來,不僅高增長有可能不保而坐低,低通脹有可能難壓而竄升。
另一衝擊,則是加薪潮的衝擊。由台企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事件,點燃了大半個中國出現加薪潮。一方面是像廣東、浙江這樣的經濟大省,大幅調升最低工資水平二成左右,一方面是越點越旺的勞資糾紛,引動企業主動被動加薪。
這一由工潮而連鎖反應的加薪潮,一方面是令企業的工資成本上升,令相關企業經營出現壓力,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另一方面是收入的增加,帶來需求的增加,對消費有實際的拉動作用;但與之同時,又因需求旺盛之下,刺激價格上升,最終是通脹的壓力加大。如果成本推動型的通脹,與輸入型通脹相結合,就會演成惡性通脹。
再一衝擊,則是“四萬億”政策效應實際漸退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延續和一旦惡化,形成所謂金融危機的第二波,則可能拖累中國經濟,踏入所謂“二次探底”泥坑。
今年5月,中國出口呈現急速增長,同比增長高達48.5%,一個月內出口額達1300多億美元。中國經濟界據此出現一種觀點,認定中國出口已全面反彈,歐債危機對中國沒有影響,中國經濟保持高增長沒有問題。但同時有預警,認定危機還可能延續擴展,及可能波及中國。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並沒有削減多少。
除了這三大衝擊之外,中國經濟實際上還背負著三大壓力,一是規劃壓力,因為今年是“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當局將在最後的半年間,力推落後的部分衝刺,完成規劃方方面面的任務;二是刺激政策不退不行,急退緩退也不行的壓力,這主要表現為對項目的收緊和控制,表現在地方債務可能的危機,表現在金融信貸領域已呈現鬆了緊了都不是的兩難困境;另一大壓力,則是改革的壓力,因國際金融危機,各路改革不是擱置,就是已放緩了步伐,不少複雜問題解決,需要改革來突破,而下半年改革沒有動作,說不過去,有動作,則要考量改革的副作用。
在外有三大衝擊,內有三大壓力之下,整體看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走勢,雖然不至於徹底悲觀,但也不容盲目樂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當局如何再度增強其靈活性,有張有弛地調整政策力度,有始有終地把握調控方向,努力再續高增低脹的前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