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官方機構尚未解釋為何不續購綠壩軟件使用權,但筆者相信這與該軟件問世後頻生波折有關——該軟件因功能缺陷飽受詬病、有重大安全漏洞、陷入版權糾紛,顯然不值得官方再為之買單。疑惑的是,如此經不起市場檢驗的軟件,當初又是如何在官方公開征集-比較論證-推廣等“嚴謹”環節中過關的呢?
也許,又會有眾多相關決策官員將因此被追責,但納稅人的錢已淪為沉沒成本的事實卻無法挽回——因為當初輕率選擇的軟件走到窮途末路,無論官方是否重新選擇過濾軟件,延續淨化網絡這個影響中國億萬網民也關係社會整體動向的“國家級項目”,都已勞民傷財,浪費社會成本甚巨,毀掉了良政,傷害了政府公信力。
因為犯決策“隨意病”和“短視病”,中國官員交“學費”已不是一天兩天。在監督官員決策的相關機制日趨完備的今日,綠壩軟件爛尾的苦果警示中國政府,對決策程序的監督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對官員修煉決策技巧的要求時刻不能鬆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