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抄襲和學歷造假,絕對不止一兩個精英人物,可能波及到政界等各個層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中國在硬實力上可以和美國叫板的時候,精英們卻拿著美國垃圾大學莫須有的學位在“招搖撞騙”。當然,為這些精英們辯護的聲音也很強大,最大的理由是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學術界、精英界沒有嚴密的學術規範和道德環境,再加上一窩蜂地“崇洋媚外”、“講究學歷”,導致這些失範失序的現象出現,應該以同情心和寬容心來看待,不要繼續“打假”,造成大面積的“精英傷害”。
這有點像企業界是否要清算第一桶金的爭論。有人曾經呼籲,不能清算第一桶金,不然今天中國民營企業的大老板們都要惹上官司,甚至都要坐牢。那麼,這種觀點是否適合在學術界和精英領域?恐怕很難。因為做買賣的第一桶金,雖然有瑕疵,但卻成就了企業,成就了企業家,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制度的規範,企業自然就納入了經濟體系之中,發揮正面的效應。但是,學術界很難把“第一桶金”和後面的情況截然區分,因為那本有抄襲嫌疑的“名著”,那個“虛假的學歷”,不但成就了當事人的過去輝煌,而且還繼續在“發揮影響力”,如果沒有真相,沒有糾正,那就很難形成公正的學術規範、公平的競爭環境。
如今風波已起,而且還要刮得更猛烈,涉及更多的學者精英,從表面來看,是當事人失面子,是中國丟面子,但這樣的“壞事”將會逐漸變成好事,因為不符合規範的,假的東西,就必須被揭露,這樣才能形成警戒,杜絕這種歪風。信任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沒有真實,不可能有信任,也不可能有足以仿效的,具有社會道德基礎的權威。中國的“軟實力”建構,首先就是要衝破假大空的束縛,建立個人誠信、學校誠信、企業誠信、政府誠信,然後就是國家誠信,因為無信不立,硬實力上升到一定階段之後,就會遇到瓶頸,難以深化,更難以贏得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