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高校的擴招年年沒有間斷,官方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高校在校學生達2300多萬人,今年全國總招生數達657萬人,總錄取率高達69.5%,但為什麼留學潮還如此汹汹呢?
毫無疑問,中國高等教育的錄取機制和人才培養方式依然存留的“痼疾”是不少學生選擇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今年就有包括北京、福建、遼寧等省市的10位高考狀元不入中國內地大學,而投奔香港大學。越來越多成績有異的中學生直接出國留學已成為這幾年中國留學市場的一大特點。大陸央視對此評論說:“出國留學是孩子和家長在用腳對國內的教育制度投票。”
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高校招生人數雖然在不斷擴大,但相對於龐大的接受教育的適齡人口基數來說,中國教育資源依然稀缺——美國3億人口分享4000多所高等院校資源,中國2000多所院校卻要面對13億人口;加之中國普通家庭生活水準的提高、國家政策和社會環境的進一步開放、留學中介機構的不斷發展和國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舍得對教育的投資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成為留學生輸出大國的重要原因。
如同在諸多產業市場上中國雄踞“世界第一”位置一樣,在留學領域“稱大”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不值得憂心忡忡。令人擔憂的則是:一方面,在海外高等教育的挑戰下,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步伐依然緩慢,教育領域的危機意識並不強烈;另一方面,從當局到民間,如何採取更有效措施不埋沒年輕人的潛能、不浪費人才遠比如何評估留學教育的得失重要。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命脈,因而任何國家和民族不可能不發展自己的教育,國家的強大首先是教育的強大,沒有弱教而國強者。但是,也應看到在浩浩蕩蕩的世界大勢中,發掘人的潛能、讓適齡人公平獲得更完整、更優質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的應盡基本職責。本國的教育體制如果培育不出來世界級頂尖級人才,甚至埋沒人的才能、扼殺人的成長,那將成為歷史發展的“罪人”。
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留學教育不失為彌補本國教育不足、更好地發掘人才、快速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技術精華的一種有效路徑和方式。將優秀青年輸送到外國留學並非意味著“人才流失”,而是借助他國力量,為本國儲備人才。按照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當前中國的留學人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對於中國來說,重要的不是去統計和感喟有多少優秀學子留學海外,而是如何將那些學有所成的青年才俊吸引回來,讓他們真正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和推進中國發展的“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