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無論美中,都沒有借題發揮,蓄意引發戰爭,而兩韓也沒有希望把美中拖下水,一戰決定朝鮮半島的未來命運。相反,南海問題,涉及多國主權領土的糾紛,加上資源競爭,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將成為這個地區爆發戰爭的熱點,危險是持續的,宛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而多年前的南海撞機事件,也證明兩國在這個區域的潛在衝突性相當大。
令人關注的是,中美國內的民間智庫輿論,都有相當冷靜的不同聲音。在中國,有意見認為,當年中國在南海撞機中,只是死了一個飛行員,在南斯拉夫使館被炸的悲劇中,也只有零星人員傷亡,但是中國政府已經面臨巨大民意壓力,美國如果不表一下姿態,甚至還公開用戰爭威脅,中南海如何處置將關係到國本存亡。如此對照,韓國軍艦被炸,40多名官兵死亡,但朝鮮非但不認帳,還表現出不惜一戰的姿態,請問,韓國不拉著美國大規模軍演,何以收回顔面?何以面對國內的壓力?同樣,在美國,也有意見認為,中國最不喜歡被人用槍架著脖子說話,美國如今採取強硬政策,勢必適得其反,傷害美中在核擴散金融穩定,對付氣候暖化等全球化重大議題上的協調與合作。
在這波天安艦事件引發的東北亞軍演風波中,中方的得利並非很多,除了強勢警告美國航母不要進入敏感地帶的黃海海域取得美國妥協之外,其餘所獲並非很多。而美國則利用危機,有效拉攏本來已經親美的韓國,更加依賴美國的核子保護,同時也拉攏已經在政府層面對美國離心的日本,重新回到緊密的美日韓同盟,本來這個同盟已經被中國強大的經貿牌分化。也就是說,這波抗爭,美國贏得更多的盟友,而中國則為了“臭名昭著”的金正日硬撐,顯然得不償失。因此,在未來的南海爭端中,北京應該從軍演的過招中有所借鑒,不要把更多的國家,包括泰國、新加坡等推到美國一邊去。當年日本崛起的時候,就是一方面在區域內對周邊國家盛氣淩人,一邊與美國和西歐爭奪霸權,結果成為亞細亞孤兒,腹背受敵。中國當然不會像當年的日本,硬要躋身帝國主義行列,但強大起來的中國,必須借鑒各方歷史經驗,在這波海上爭權的較量上,不要走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