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這些因素,已令穩定就業“面臨重大壓力”更不用說大學畢業生浪潮卷來。今年有630萬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比去年大增20萬。去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還未完全消化,今年。雖然加強政策支持和就業指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拓寬就業、擇業、創業管道,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多種形式靈活就業,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仍未舒緩。
由於此前社會上普遍傳出大學畢業生“被就業”之說,也就是說有大學和地方政府,為求政績,虛報大學畢業的就業數據,人們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不大相信。而按此前人保部有關就業的《供求狀況分析》顯示,在第二季度的求職人員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到了新成長失業青年的45.9%,顯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畢業就失業的問題還很嚴重。
在這些問題之外,就業歧視也有浮現。最近面世的《當前大學生就業歧視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存在的就業歧視狀況非常嚴重。這份報告的受訪者均為大學畢業生,報告定義的“歧視”,是指用人單位基於與職業崗位內在要求無關的因素做出的任何區別、排除、限制或優惠。2000餘受訪者中,44.85%的受訪者認為就業歧視程度達到“嚴重”以上。
而中國就業歧視,主要來自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就業歧視的存在和問題嚴重,顯示的不僅有就業的不公平,還反映著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激烈。
於此,雖然年初曾傳出“民工荒”,最近又有人論及,中國已出現“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由富餘轉而稀缺、工資成本由低轉高,但以現實來看,中國的就業供求失衡仍然嚴重,同時還存在結構性的失衡,特別是每年青年失業人數在700萬人。
就業問題能否順利解決,當然會直接影響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經濟復甦立足未穩,五年規畫新舊交替之際,則會帶來更大隱憂,理當予以更大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