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的後果,並未解決城鄉的差別,貧富的差距。在南美洲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大廣場,往上望,便見到山邊的貧民窟,木搭的房子,和廣場一帶水泥的高廈,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在印度孟買的四周,更是一種諷刺,“印度之門”的盡頭,竟然是一個一個的泥洞,每個泥洞就往著一家人。
在北京、上海,以至廣州的周邊,同樣出現一些貧民窟。城市擴展以後,一些村落可能被無理拆遷,如是北京又多了一些貧民申冤聚居的上訪村。以往大陸的慣例,是農村移入城市的新客,不能取得當地戶籍,亦等於失去原有的福利,淪為次等公民,這些次等公民,又可能只領取次等工資,因此形成的不只是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是城市以內的差距。
城市的急速發展,形成資源、交通、水電,以至其他基礎設施的超出負荷運轉,就以交通為例,意外與堵車,變成一種通病,惡化了的城市發展,造成昂貴的治理成本,而醜化了的城市形象,譬如罪案的增加,貪腐的普遍,亦增加了治理的難度;至於污化了的城市環境,譬如河流變污水渠,空地變垃圾堆,再將某些城市的形象,醜化至極限。
反而在港澳,全部都市化的出現,並非鄉郊的消失,而是綠化的要求,寮屋的重建。台灣都市化的過程,是完全無痛的,無數台北周邊的鄉鎮,都發展為城鎮,最後再擴展為城市,如是在今年年底的直轄市選舉中,便在台北市旁邊,多出一個直轄市,富裕化亦可以與都市化同步,大陸這次為何不可向對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