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自古以來,中國人家族觀念牢固,重祖先,講血緣,體現禮、孝觀念。血緣家族一直作為一種基層社會組織而存在。但是傳統文化缺乏終極關懷,禮不下庶人,輕視生命和忠烈,沒有一種深刻悲劇精神的培養,沒有體現出對死亡應有的尊重。
1944年,抗戰時期,在延安的燒窑戰士張思德不幸犧牲,毛澤東主席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所作的《為人民服務》講話說: “今後我們的隊伍裡,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面對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的觸目驚心的死難和傷痛,的確需要進行哀悼活動,告慰亡靈撫慰心靈。
當出現災難性事件或重要人物逝世時,大多數國家都設立全國性的哀悼日來寄托哀思。根據中國的習俗,一般情況下,哀悼日設立在“頭七”之日,先秦時就已開始用這種形式祭奠和紀念逝者。另一方面7天過去了,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間,可以騰出一點時間來安撫失去親人的人們,來凝聚全國的人心,繼續留下希望,驅走悲傷的陰影。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在2010年8月7日和8日之交,按照“頭七”的民間風俗,哀悼日應該是8 月15日。
兩年來,全國哀悼日中國實行了兩次,一次是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為的是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一次是今年4月21日,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國各地舉行哀悼活動。每一個哀悼日,都有抹不去的痛,都有忘不了的情,體現了中華民族生死與共的傳統美德,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沉痛哀悼,寄托了各族同胞的無盡哀思,這是一種痛苦,一種悲傷,更是一種堅強,一種力量。而在8月15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更能借哀悼舟曲死難者的機會同時,憑吊一下抗戰先烈和死難同胞,這也是一種額外的感情思想收獲。基於此,海內外中國人都應該一起哀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