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說過:“中國有13億人口,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僅為日本的1/10,與“全球老大”美國更是無法比較。
美國《新聞周刊》近日曾根據100個國家在教育、健康、生活質量、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的綜合幸福感推出“最好國家”排行榜。結果顯示,芬蘭、瑞士和瑞典分列前三名,中國位列第59位,日本第9,美國排名第11位。其“發達”程度可見一斑。
在西方輿論的漩渦中,更須提防“世界老二”這頂渲染吹捧的高帽。中國在後危機時代起到的作用固然毋庸置疑,有善意者希望從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分享收益,渴望中國成為制衡國際霸權的積極力量,但也不乏非善意者在借機製造“捧殺”陷阱,借此要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而輿論面對中國所謂“咄咄逼人”的增長速度,更會用挑剔、批判的目光品評“中國製造”和中國發展。
翻開歷史的扉頁,不難看出,自二戰之後,世界老二的位置之上,一時多少豪傑幾經變換——英國、德國和日本,還有資本主義體系之外的“世界老二”——蘇聯。究其原因,少不了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為霸權打壓的因素。身處全球化一體中的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出口貿易方面,自然免不了外界的質疑與打壓。但無論如何,中國不會再次落入老大為“老二”設的陷阱,將記取20年前日本的前車之鑒。
GDP“全球老二”的虛與實,正在考驗著這個復甦中的大國前進的腳步——“中國模式”語境下的創新,“中國奇跡”在新形勢下的繼續,是一道需要解決的難題。對中國來說,坐上“世界老二”的交椅,未來面臨的考驗不會更少,只會是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