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開始就不順利。2005年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試圖收購優尼科公司。儘管優尼科生產的石油幾乎全部會出現在世界市場上,而不是回到中國,但美國國會顯得惴惴不安,最終優尼科賣給本土的雪佛龍公司。
此後中國投資者在美國市場有多次低調的出擊,但競購優尼科失敗的經歷留下了苦澀的滋味。無怪乎中國投資者會感到風聲鶴唳(以及惱怒),他們不敢貿然再在美國作出什麼大動作。華為公司最近競購2W ire和摩托羅拉未果只會重燃舊恨。
當然,若涉及中國,美國有理由擔心國家安全問題。國會恰恰是為評估與中國等國交易的國家安全影響,才設立外國投資委員會。
儘管美中關係改善了,但中國遠非美國可信任的國家。目前尚不清楚中國驚人的發展最終會導向何方,美國領導人若以為中國的意圖總是友好和建設性的,或者兩國不可避免地會日益親密,那就是太天真了。
不過,最近拒絕中國投資恰逢美國囊中羞澀、缺少就業之際,而接受來自資金充裕的中國的投資本可以使美國真正受益。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可能會想,美國政府會積極爭取中國投資,而不是不必要地把它嚇跑。如果美國官員認識不到當今全球化世界的現實,美國到頭來會無意中自絕於振興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所需的外國投資。
美國和“舊歐洲”正一步步淪為“發展中國家”。如今美國占世界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僅為20年前的一半。這些雖然令人不快,但卻是新的現實。倘若奧巴馬政府和歐盟官員不能在經濟接觸與保護國家安全之間拿捏得當,中國的資金將流向別處。美國和歐洲會因此變得更弱而不是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