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論點:人民幣升值不會對美國降低貿易赤字產生很大幫助,因為美國出現赤字,價格只是部分原因,更主要的還是與結構性現象有關。結構性現象是中美兩國儲蓄與投資失衡的根本致因。日本上周採取的打壓日元的干預舉措,也給了中國抵制人民幣升值要求的借口。華盛頓對日本舉動接近緘默的態度,只能被北京理解為它在選擇性地表現敵意。它這麼做想必基於下述假設:它已不再視日本為商業威脅,而中國在商業上與政治上,都是它的競爭對手。
即便如此,北京方面做出讓步,不僅會是精明的戰略之舉,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儘管美國資產的持有者(尤其是中國央行)將會因人民幣大幅升值受損,但升值有利於推動北京正廣泛討論的一種轉型:轉向更以消費為中心的經濟模式。這種轉型推遲的越久,一旦發生經濟衝擊,衝擊力度就會越大。
儘管人民幣匯率問題是當前的關注焦點,但中國的根本問題在於經濟制度,這種制度使得中國國民儲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長期維持在50%以上。除非中國政府實施機構、企業、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擴大本土生產與消費所占經濟比重,推動經濟恢復平衡,否則,上述狀況不會發生多少改變。而改革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
匯率糾紛歷來都與全球經濟體系根深蒂固的失衡有關。這種失衡需要修正舉措,以及債務國與債權國的高度合作。這不是沒發生過,如布雷頓森林時代(Bretton Woods era),或許還有《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本周將迎來該協議的25周年紀念日)簽署後很短的一段時間。但我們十分清楚,這些只是例外。
我們所需要的是全球領導力。不幸的是,華盛頓與北京都已被國內選舉分散了注意力。但像中國這樣的債權國始終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來帶頭髮揮領導力,即使它們的不情願已是聲名遠播。如果美國可以讓中國相信,它逐年降低預算赤字與公共債務的承諾不是說著玩的,那麼,它還有可能促使中國改變態度。
這並不容易。美國缺乏推出這樣一個計劃的政治意願,最樂觀估計,大概也要等到2012年總統大選之後;而中國在2012年領導層換屆前,不太可能會實施大規模經濟與社會改革。不管怎樣,美國能做的事情有限。最終,還是必須說服中國。
本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赴紐約參加聯合國(UN)扶貧峰會,並與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會晤。這將是緩和形勢的一次機會,尤其是考慮到,美財政部已定於11月中旬發布半年度匯率報告。該報告可能會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而該指控意味著兩國必須對簿WTO,並可能實施關稅懲罰。
如果出於自身的原因,中美不能夠或不願意與對方就貿易與匯率問題進行接觸,那麼,雙方在其它關鍵政策問題上合作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合作失敗將留下真空,可能只有保護主義來填補。如果是那樣的話,去全球化進程將會開始,而這對誰都沒有好處,尤其是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