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還有“亞運外交”。儘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在北京回答記者提問時只表示“有多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出席亞運會開幕式”而沒有提及具體名單,但可知道:當上個月胡錦濤意外出現在北京天壇並為廣州亞運會點火時(外界一般預料由於中國剛舉辦奧運會而不會太重視廣州亞運會),其實答案已有了:鑒於今年夏天以來釣魚島以及南海問題重現危機端倪,中南海要借亞運會再次“緊固”鄰國周邊關係。
現在的外交熱點不止在北京——除了中俄印外長即將去武漢會晤,東盟多國部長的面孔時常出現在廣西南寧,而中亞諸國的軍政要人也常往返於“絲綢之路”、一些非洲元首也能大談華夏風光,你必可想象中國經營外交之用心、用力、用功。
現在,正在北京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率領的則是英國兩百年以來最龐大豪華的政商陣容,即便成果比不上胡錦濤和薩科奇簽下的百億歐元大單,也會大大疏解英國對“搭上中國經濟增長快車”的急切心情。美聯社敏感地發現“卡梅倫打算借助此行能建立起一個超越中美、中歐層級的中英關係”,但經貿外交確是國際金融危機後的角力重心。
奧巴馬總統訪問印度等國的亞洲之行繞開中國,一如國務卿希拉里南亞行也避碰北京。華盛頓的圍堵政策因無法叩開人民幣匯率(貨幣操縱國的標簽很像漫畫版“中國威脅論”)而變得“激進”,甚至為阻遏國內經濟再次探底而慌不擇路地推出第二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沒有實現“圍魏救趙”(打政治牌而取經濟利益),反而引起各國央行一致“吐口水”。對中國來說,這無疑轉移了圍堵中國的焦點和效果。
所謂“中國模式”、“北京共識”抑或各種“中國威脅論”的版本中,奮力前行中的中國因消耗過多自然資源和能源而飽受國際批評,但是啟動龐大內需並大量進口,輸出更多遊客到世界各國,在貿易和匯率上更向低碳經濟傾斜……這些本是中國經濟增長中的題中之義,但以此為利器圍堵中國卻難奏效(無論是匯率戰、貨幣戰還是貿易戰、海洋戰),這或許才是華盛頓真正的擔憂——傳統議題的失靈,只能換來新工具的冒險。
可以判斷,中國的外交軟功夫本來並非針對美國的圍堵政策,而“世博外交”、“亞運外交”、“經貿外交”的不斷登場,也形塑了中國的“和諧世界”理念。畢竟,在這個動蕩年代,一個難以阻擋的大國崛起卻不攜帶霸權的武器,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宣示。
即將在首爾召開的G20峰會以及橫濱的APEC峰會上,胡錦濤與奧巴馬將如何見面呢?是把酒言歡還是針鋒相對嗎?其實對2010年這一輪圍堵中國的大戲來說,終將上演的高潮一幕雖然戲碼未露,但以中美兩國共同利益而言,誰都不會硬來。 |